平凉市精神病医院是1993年在原市盲医诊疗所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一所立足平凉、面向陇东地区的精神病专科医院。现有职工22名,专业技术人员16名,床位50张。
建院以来,该院采取在建设中改革,在改革中完善的办法,主要抓了五个环节的工作:一是积极改革劳动用工制度。二是整章建制,努力实现规范化管理。三是狠抓职工队伍建设,不断提高医疗水平。四是发扬孺子牛精神,开展优质服务。五是加强硬件建设,努力改善办院条件。因此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建院9年来,累计诊治各类精神病患者7.5万人次,住院治疗2000人次,治愈率达60%以上,治疗有效率达95%以上,创收320万元。
平凉市精神病医院1995年被平凉行署授予“全区民政工作先进集体”称号,在1994年、1997年先后两次被市政府评为“先进单位”,1993年至2001年先后4次受到行署民政处的表彰,1997年被民政处命名为“全区民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单位”,从1993年至2001年连续9年被市民政局评为“民政工作先进单位”。
1997年被省民政厅评为“省级二级福利院”。回顾9年来的工作历程,该院的工作可以概括为:呕心沥血尽神圣天职,鞠躬尽瘁做生命护神。创新机制显活力
建院之初,面临着“四缺”的局面,即:一缺资金,全部药品和流动资金不足3000元;二缺设备,病床无一张,器械无一件;三缺专业技术人员,仅有4名盲人按摩医生和几名工勤管理人员,毫无精神病专科知识;四缺管理经验。
面对困境,只有知难而进。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斗、干、闯、“造血”求发展的路子;斗,即和困难顽强斗争;干,即艰苦奋斗;闯,即改革旧体制,建立新体制。
而改革旧体制,建立新体制是发展的前提,只有彻底打破旧体制,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,艰苦创业才能见实效,否则,就只能是盲目蛮干而无实效。
因此,在创业和发展中,该院首先抓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。按照“精简、效能”的原则,进行了劳动工资制度改革。即: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,择优聘用,优胜劣汰,定岗定员,一专多能。
打破干部、工人界线,通过公开竞争,真正把具有真才实学、业绩突出,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个性人才聘用到院委会,“授之以权,赋之以责,予之以利”。
对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考评,按照工作实绩决定聘用或解聘,从而建立了能上能下、能出能进的人事管理制度。
同时充分发挥分配杠杆的利益驱动作用,实行岗位工效工资,即职工工资总额的30%为动态工资,从而杜绝了出勤不出力,做工不见效,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,同时通过奖勤罚懒,奖优罚劣建立了激励竞争机制,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。
整章建制添动力
建院初期,结合工作实际,集思广议,讨论制定了《岗位责任制》、《岗位责任制约措施》、《工作日记》等工作制度,并将各项制度装框上墙,时时对照检查。
在制度的检查落实上,真正体现领导率先垂范的作用,凡事要求职工做到的,领导必须带头做到,若有违反和职工一样照章处罚。
院内职工无论职务高低,都有权批评、举报违纪违章的领导和职工,并及时奖优罚劣,奖勤罚懒。
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,使医院职工每人每岗都有一整套严格的工作责任制,各个业务科室都能够严格按照专业化的规范要求操作,各项工作都井然有序,高效运行。
队伍建设得后力
平凉市精神病医院能否不断提高医疗水平,保持较高的治愈率和治疗有效率,关键在于医疗水平的高低,而医疗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。
因此,建院初期,针对部分医护人员业务素质较低,对精神病专业知识知之甚少,很难适应工作需要,而医院又无专项培训经费的现实,院领导号召全院职工开展业务技术自学和岗位练兵活动,积极向书本请教,向实践求真知,在学中干,在干中学,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提高。
院领导还坚持举办精神病专科知识讲座,共培训708人次,医护人员每天坚持上午用1小时学习精神病学基础知识,通过学习,大家对精神病专科知识有了较系统的认识,再加之认真刻苦的临床实践,业务素质很快得到了提高,大部分同志在一年内就基本胜任了工作。
近几年,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逐年提高,院里又分期分批将医生和护士送北京、山西、兰州、西安等著名的精神病医院培训学习,使4人获得了中级职称,12人获得初级职称。
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和行业性学术交流会,使医院的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不断提高,医疗质量享誉全区7县区及陕、甘、宁、青等周边地区,许多外省地的患者慕名而来。
较高的医疗水平使医院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,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,年均门诊量都保持在8000余人次左右,病愈出院200余人次,创收40余万元。
洒遍爱心唤生力
“实践‘三个代表’我要怎样做?
”“假如我是一名精神病患者,我需要什么?
”“假如我的亲人是一名精神病人,我会怎样对待他?
”通过学习和讨论,使职工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提高。
一些原来认为精神病人服务低贱而不安心工作的人认识到,精神病人是精神受到刺激的特殊病患者。
他们不仅个人痛苦,而且是家庭和社会的不安定因素,为他们治病,不仅能为他们解除病痛,送去党的关怀,而且能够维护社会稳定。
因此,原来厌恶和歧视精神病人的心理得到了克服,无论管理人员还是医护人员,都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,为其家属分忧解愁,并做到了骂不还口,打不还手。
一患精神分裂症的魏姓病人,其钟情妄想和被害妄想症状突出,将医护人员对他的关心理解为女护士对他有意,要建立“朋友”关系,甚至强行拥抱、接吻,稍不随意,便大打出手,伤人毁物,连同病室患者都难以忍受,欲行报复。
但医护人员将挨打受辱的泪水吞进肚里,仍笑脸相迎,与他谈心,启发他美好的回忆,鼓励他重新生活的勇气,医务人员的爱心,唤醒了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积极配合治疗,很快病愈出院。
一位二次发病的韩姓女患者,其母亡故,其父已生厌恶之心,入院时衣衫不整,肌肤为污垢覆盖,体味难闻,医护人员凭着自己的爱心和使命感,为之洗身换衣、洗头洗脚,修剪指甲,面对此情此景,患者抱着护士大哭大喊“妈妈,我好想你……
”在全心全意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同时,他们还积极收治危重病人。
几年来,成功地抢救了10多例药物中毒和自杀未遂患者。
一位病患者曾送来锦旗称赞道:“医德高尚技术精,遍洒爱心充满情”。
9年来,该院共为贫困户和民政对象减免各种医疗费近10万元。
如原平凉市香莲乡朱某住院治疗14个月,共花费用1.5万余元,由于家庭经济困难,只交了不到2000元,医院免去了1.3万元;原平凉市西街办李某,蓬头垢面,在街上乱跑两年多,无人管理,后由邻居捐助800余元,在该院治疗9个多月,花去医疗费近万元,医院全免。
出院时,患者声泪俱下,双膝下跪,拉着医护人员的手,动情地说:“你们给了我二次生命,真是我的再生父母,你们的恩情我一辈子报答不完。
”
硬件建设鼓实力
建院初期,由于资金短缺,基础薄弱,房屋破旧,环境脏乱,无取暖设施,无卫生设施,每逢雨天,道路泥泞,污水遍地,冬季靠火炉取暖既不卫生、又不安全,夏季天气炎热,患者无法洗澡,给医疗护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。
为了彻底改变院容院貌,改善办院条件,他们在艰苦创业的同时,积极争取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下拨基建款14.8万元,自筹4万元,新修病房150平方米,建起了锅炉房、开水房和浴室,安装了取暖设施,改建了厕所,绿化、美化了院子,使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。
为了改善医疗设施,提高医疗技术手段,又千方百计,多方筹资,在短短的几年内,先后购置心电图仪、脑电图仪、B超、生化及检验设备,建立起了自己的心电监护室、脑电室、B超室、生化及常规检验室,使医院具备了较先进的技术手段,增强了综合实力,成为陇东地区精神病治疗中心。